查看原文
其他

厉以宁: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考

厉以宁 网易研究局 2020-02-12

点击右侧关注 >>>

网易专业财经智库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总需求跟总供给的平衡,一定是而且一直是政府调节中最关心的问题。货币政策如果光是宏观的总量调节那就有局限性,宏观微观应该并重,这在经济学里面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强调货币政策在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结合。

货币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更多是总量的调整,它的依据就是货币流量的分析,货币流量多少就影响到货币流量调控的程度。货币政策当中所采取的惯常的做法那就是提高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和降低银行利率,增加或减少公开市场业务,有时还直接调控信贷规模,如增加或压缩信贷总量。货币政策调控之所以习惯于运用上述总量调节手段,因为货币流量分析的依据就是:在经济运行中,货币流量的多和少,增与减,将直接影响总需求,影响宏观经济全局。

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是有用,但它的局限性同样不可忽视。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的基础是微观经济,而微观经济的基础是千差万别的。各自的情况很不一样,货币政策的调控容易形成一刀切的毛病,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讲对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有利有弊,而且一刀切所形成的最后的弊病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中国而言,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弊大于利的。

第二,货币政策总量调控作用于总需求的扩大或压缩,而对总供给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对总供给的宏观调控不可避免的会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投资结构的调整等等。这样,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的局限性就十分清楚了,因为既然它影响不了总供给的调控,又怎么能够有效的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呢?特别是中长期的平衡和经济增长而言,结构性调控极为重要,必须从总需求的调控和总供给的调控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调控。

第三,迄今为止中国经济依然是非均衡的经济,市场还不完善、资源供给有限、资源定价机构还处在继续改革和有待于形成之中,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货币政策总量调节不可能像在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中那样发挥作用。沿海和内地有差别,东部和西部有差别,大城市与小城镇有差别,总量调控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第四,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整有可能通过货币流量的减少而抑制通货膨胀,或者是通过货币流量的扩大而刺激总需求,从而减少失业。但是一旦遇到滞涨,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就无能为力了。

因此,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尽管有用,但必须同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控相结合,二者兼用,二者并重。

来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REITs论坛2019年会厉以宁教授的发言。

-END-

精彩文章推荐

财经新逻辑:消费对经济没有贡献

梁建章:中美科技战的实质是开放和人口的对决

李稻葵:建议A股市场加快“腾笼换鸟”的节奏

左小蕾:很多股民只是在"炒行情" 警惕"羊群效应"!

上海交大高金教授陈欣:对造假企业应罚到倾家荡产!

关注我 看最有态度财经言论


联系我们

WeChat:

yangzeyu565760

yangyingying19870614

Email:yangzeyu@corp.netease.com

阅读全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